沉浸式演艺,这条锦鲤有多肥?
【通知】2018智慧旅游产业高峰论坛(简称ITIS2018)暨目的地营销闭门会报名倒计时(点击阅读原文报名)
【品橙旅游】观察宋城演艺2018年上半年财报,可谓成绩喜人,盈利增长达20%以上。其中,现场演艺板块贡献不少,沉浸式演出“我回系列”当属功不可没。相对于之前让宋城演艺有点慌的“六间房”来说,上半年的业绩,还算安心。
2017年,宋城演艺推出全民沉浸式体验主题活动“我回大宋”,将整个主题公园变成一个巨大的沉浸式演出场所,数万人共同完成一次现实生活中穿越。仅在2018年大年初三这一天,单日演出15场,接待人次9.55万人次,营业收入超千万。
因“我回系列”极大增强了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,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,宋城演艺对外宣称,2018年以宋城景区“我回大宋”为成功模板,全面推出“我回”系列,如三亚千古情景区“我回丝路”、丽江千古情景区“我回茶马古道”等。未来也将在阳朔、西安、张家界、上海等地相继推出。
力 彑
-❶-
春来,百花齐放
夂 小
业界对沉浸式演艺的关注度不断攀升。继宋城演艺“我回系列”之后,同年4月,《知音号》作为全球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在武汉开演;7月,山水盛典打造的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《桃花源记》揭开面纱;今年3月,九华山旅游集团牵头打造的《做客九华·问禅》首演;7月,华谊兄弟电影世界(苏州)开园当日,《惊天奇案》首次向游客演出;8月,成都安仁古镇大型公馆实景体验剧《今时今日安仁》首演;10月,上海惊魂秘境多元化沉浸式剧情体验主题娱乐景点正式营业;甚至,“黄石号”旅游火车也加入到沉浸式演艺的大军中来。
《做客九华·问禅》作为一个跨界融合动态旅游文化体验项目,依托佛教文化,不仅是阐述佛理,更是解读“生活禅”,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时尚化表达。
中国首部大型公馆实境体验剧《今时今日安仁》,是安仁华侨城为安仁古镇倾力打造的一大IP,也是华侨城集团“文化+旅游+城镇化”新战略的现实实践。
《桃花源记》以自然河流剧场为依托,历时3年,总计投入2个亿,打造桃花源文化IP,提出6个景区+1场演出的概念,组成桃花源大景区。项目总经理张剑峰表示,从最初的想法到实施,它都不单纯是做一个河流剧场或者是一档旅游演出,意在打造桃花源记景区,可以千百年的保留传承下去。它的价值以及创作上的挑战相当于梅帅元在16年前做第一台山水实景演出《印象刘三姐》一样艰难。截止目前共计演出10个月,接待观众近9万人次,票房收入近2千万元,结果令人惊喜,超出最初预期。
似乎一夜春风来,百花齐放。
力 彑
-❷-
从远观到沉浸,如何绽放
夂 小
沉浸式演艺打破了传统剧场的规则,打破了演出者与观众的传统观演关系,重新定义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,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,舞台和观众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,观众不止是旁观者,更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剧体验。除了听觉、视觉上的享受外,触觉、嗅觉同样不可或缺,全方位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,跨越了物理空间的创作束缚。
从在舞台上表演的传统演出形式,到实景演出将舞台搬到户外,再到现在沉浸式演出的共同参与,不断地刺激着消费者的体验需求。新技术与文旅演艺融合,它们共生,互补,相互依存,必将深远地影响文旅演艺的发展。然而,最终的考量还是内容。
“知音号”在旅游演出上另辟蹊径,他们似乎更愿意用“多维体验演出”来为“知音号”做一个定义。相关人士表示,好的多维体验演出需要具备体验感、代入感、互动感,当然依旧要以内容为王,剧情本身也非常重要。它与剧场规模有关,剧场规模较小的,需增加二次销售。
《知音号》依托正剧,打造“知音号”文化与服务双IP,担当国际赛事的观赛平台与各类政商会务活动举办地;联合本地企业复刻符合《知音号》品牌调性的武汉百年老品牌和利汽水;开发沉浸式戏剧“知音婚典”产品,“订制惊喜”服务,推出全国首款戏剧型情境游戏“老汉口新民众乐园”,并将推出“长江知音会”“儿童戏剧教育产业”等新品,推动跨平台合作,并联合本地五星级酒店推出“知音礼遇”主题游线产品,“知音号”主题的客房、特色餐饮等系列体验服务,为游客开启别样的知音之旅;此外,“知音号”还获得江岸区城市文化基地授牌,后续将通过对老汉口老建筑的重新打造和包装,输出知音IP,打造情景式的餐饮酒店等商业配套。
力 彑
-❸-
回归本源,服务人性
夂 小
在业界看来,作为沉浸式娱乐的一种,沉浸式旅游演出中观众也是内容的一部分,主动选择、主动探索和体验内容的变化,整体的“沉浸感”让欣赏源于内部,这极大地满足了以90、0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群体寻求个性、表达自我的需求。
视袭文化集团董事长、《今时今日安仁》总制作人杨乐表示,“因循实境,因地制宜,便是最好的景致。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,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能让游客完全沉浸在它的时间和文化气息里,实现的唯一的最佳可能性就是:最直接的感官通联,不浮于表面、不动声色。”
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,旅游演出一度被视为宣传地方特色文化、提振地方旅游经济的“利器”,也成为不少地方政府面子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。各地旅游演艺项目在政府和企业相互“帮扶”下纷纷上马,挤进了旅游市场;然而,某些缺乏对当地文化的深度挖掘、不切实际的浮夸表演无法让演艺项目真正落地,上座情况惨淡。这需要沉浸式旅游演出出品方更加关注游客的需求和体验,让演出能够自然而然融入到游客的行程中。
沉浸式虽然可以满足人类对事物不断追求的新鲜感,但究竟是自娱自乐,还是深得人性宠爱,还需市场和时间来验证。